- 1.合成纖維:用于制造填料的合成纖維主要有:聚四氟乙烯( PTFE)、碳纖維、酚醛纖維、芳綸等,這些材料由于其化學性能穩定、強度高、耐磨、適應溫度范圍廣、摩擦系數小,工作壽命長,解決了使用石棉材料所不能解決的一些問題。PTFE是由美國人R.J.Plumkett于1938年發明的,具有非常高的化學穩定性,對于強酸、強堿、強氧化劑有很高的抗蝕性,是已知高分子襯料中耐溶劑和耐腐蝕性最好的,至今還未發現在300℃以下有溶劑可使之溶解,僅在熔融堿金屬、堿金屬的氨水中溶解;PTFE的耐熱性較好,在360℃下lOh不發生明顯的變質和分解,在-190~+250℃內能保持機械強度。PTFE的耐摩性能也十分優異,其手感滑膩、硬度低、不會劃傷對偶件,與金屬對摩時摩擦系數低。不同工作條件下,其摩擦系數一般在0.04—0.35,是高分子材料中摩擦系數最低的。PTFE的不足之處主要是機械強度較低,且易蠕變;導熱性差,熱膨脹系數低。對于PTEF的不足之處可通過添加適當的填充劑,如玻璃纖維、石墨、青銅粉、二硫化鉬等得到改善,一般用于低壓、中溫、強酸、強堿以及不允許污染的介質(如鹵素、藥品等)的密封。
- 碳纖維是用聚丙烯腈纖維氧化和碳化而成的,根據碳化程度不同,可得到碳素纖維、耐焰碳纖維、石墨纖維三種產品。碳素纖維或加入PTEF纖維編織填料經聚氟乙烯乳液浸漬后,可在酸、堿溶劑中應用,特別是在尿素系統的高壓銨泵、液氨泵及硫酸廠的酸泵中成功應用,表明其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適用于高溫、高壓、高速、強腐蝕場合的填料。目前我國市售的碳纖填料95%以上都是以耐焰碳纖維為主體并經多次浸漬四氟乙烯乳液和特種潤滑劑編織而成,其使用壽命比一般石棉填料高5~10倍,密度是石棉填料的3/4,密封性能優于石棉填料,隨著工藝的成熟和完善及成本的降低,有可能逐漸取代石棉填料。
- 酚醛纖維也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新型耐燃有機纖維,酚醛纖維表面浸漬性能好,故酚醛纖維編織成填料,經多次浸漬聚四氟乙烯乳液和表面處理之后,摩擦系數相當低(0.148~0. 156),自潤滑性能較好,加上酚醛纖維有一定的耐腐蝕性能(耐溶劑性能突出),可在一般濃度的酸、強堿及各種溶劑中使用,酚醛纖維的強度比四氟纖維低,故不適合在高壓動態密封中使用,一般使用壓力為4.9MPa,最高使用溫度可超過180℃,長期使用溫度150℃以下,而且酚醛纖維價格遠低于PTEF和碳纖維,在工況不十分惡劣的情況下,其填充的使用效果大大超過石棉類填料。國內1982年開始著手研究酚醛纖維的性能、制造工藝、和現場運用,目前被認為是一種有發展前途并能取代石棉密封材料。
- 芳綸纖維是聚芳酰胺塑料制成的纖維,由美國杜邦公司首先開發成功并于1972年首次以“凱夫拉”為商品名稱。這種纖維突出的特點是抗張力強度非常高,模量高、質地柔軟,
- 富有彈性;耐磨性極佳,耐熱性也是在合成纖維中最好的,熱分解溫度為430℃,有較好的化學穩定性,除強酸、堿不適用外,其他液體均可適用。
- 以芳綸纖維為主體材料與其他材料進行復合加工而制成的填料,用于油田、化工等行業的高壓、高速泵,對于固體混合物的密封,更顯示出其優異技術性能。芳綸填料雖然價格高,但其使用壽命是一般填料的420倍,且泄漏量比一般填料小得多,故可以減少更換密封,節約流體原流和能源,其節約的價值遠高于其成本差價口。
- 2.陶瓷和金屬纖維:陶瓷和金屬纖維是一種耐高溫纖維,主要有氮化硅、碳化硅、氮化硼纖維等等,耐溫達1200℃,是制造耐高溫新型編織填料的骨架材料。其本身質脆易斷。曲撓性很差,須與耐高溫的金屬纖維混合編織。金屬類纖維有蒙乃爾合金、不銹鋼合金、銅絲、鉛絲以及鋁、錫、銅箔等。單獨采用金屬纖維作填料的并不多,大都與石棉纖維、合成纖維或陶瓷纖維混合編織,有時在編織填料過程中還夾入一些鋁、錫、鉛的粉末或窄帶。金屬填料中使用最多的金屬帶纏繞填料特點是導熱性良好、耐磨損、摩擦系數小、摩擦性能穩定,機械強度大,耐壓力和耐壓力波動。同時,填料是由1根金屬帶纏繞成的,不存在滲漏問題,但容易發生界面泄漏。這種填料對高濁、高速、高壓機械的軸封是非常有效的。
合成纖維與金屬纖維填料使用特點
- 說明
- 點擊數:417